我国铁矿矿床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文章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浏览次数:0 次 评论:已关闭 打印本文 矿床产于辉长岩-橄榄岩等基性-超基性岩体中。
而岩体多分布于古陆隆起带的边缘,受深大断裂的控制。 含矿岩体延长可达数至数十公里,宽一至数公里。 按岩石组合可以分为辉长岩型、辉长-苏长岩型、辉长-橄长岩型、辉长-斜长岩型、辉长-辉岩-橄辉岩型和辉绿岩型等岩相组合类型。
铁矿体多呈似层状,分布于岩体的中部或下部韵律层底部的暗色相带内,与岩体的韵律层呈平行的互层。 矿床常由数至数十层平行的矿体组成,累计厚度由数十至两三百米,延深可达千米以上。
主要矿石矿物有粒状钛铁矿、磁铁矿、钛铁晶石、镁铝尖晶石等,含少量磁黄铁矿、黄铁矿及钴、镍、铜的硫化物。 2.岩浆晚期贯入型铁矿床 为岩浆晚期分异的含铁矿液沿岩体内断裂或接触带贯入而成。 我国首先发现于河北省大庙,故常称之为“大庙式”铁矿床。 矿体是沿岩体裂隙或上述两种岩浆岩接触带贯入而形成的。 矿体形态不规则,多呈扁豆状或脉状,成群出现,作雁行式排列。 从地表到深部,矿体常见分支复合现象,多为盲矿体。 单个矿体长数至数百米,厚数至数十米,延深数十至数百米。 主要矿物有磁铁矿、钛铁矿、赤铁矿、金红石和黄铁矿等。
脉石矿物有斜长石、辉石、绿泥石、阳起石、纤闪石和磷灰石。 贫富矿石均有,含钒、钛以及镍、钴、铂等硫化物。 近矿围岩常见纤闪石化、绿泥石化和黝帘石化等蚀变。 矿床规模一般为中—小型,主要分布于河北省承德地区大庙、黑山一带。 (三)接触交代-热液型铁矿床接触交代型矿床,常称为夕卡岩型矿床。 主要赋存于中酸性-中基性侵入岩类与碳酸盐类岩石(含钙镁质岩石)的接触带或其附近。 这类矿床一般都具有典型的夕卡岩矿物组合(钙铝-钙铁榴石系列、透辉石-钙铁辉石系列),而在成因和空间分布上,都与夕卡岩有一定的关系。 岩浆岩侵入体的形成时代,从加里东期、海西期、印支期,到燕山期都有。 碳酸盐类岩石生成时代,从前震旦纪到侏罗纪都有,岩性也很不相同。 已知国内夕卡岩型铁矿围岩而言,包括灰岩、大理岩、白云质灰岩、泥灰岩、各种不纯质的灰岩、白云岩;部分围岩可为角岩、片岩、板岩、砂岩或凝灰岩等。 从岩性的时代来看,元古宙(包括震旦纪)多为硅质灰岩;寒武纪—奥陶纪多为纯质灰岩或含镁质灰岩;石炭纪-二叠纪多为含泥质及有机质灰岩。 我国北方最有利形成接触交代型铁矿的是寒武纪-奥陶纪灰岩,南方主要是三叠纪大冶灰岩和早二叠世栖霞灰岩。
接触交代型铁矿大部分形成于接触带,有的矿体可延伸到非夕卡岩的围岩之中,矿体常成群出现,形态复杂,多呈透镜状、囊状、不规则状和脉状等,矿石矿物成分较复杂。 铁矿石以块状构造为主,次为浸染状、斑点状、团块状和角砾状构造。 该类铁矿常伴生有可综合利用的铜、钴、金、银、钨、铅、锌等;甚至构成铁铜、铁铜钼、铁硼、铁锡、铁金等共(伴)生矿床。 这类铁矿在我国分布十分广泛,主要集中在河北省邯(郸)—邢(台)地区、鄂东、晋南、豫西、鲁中、苏北、闽南、粤北以及川西南、滇西等地,是我国富铁矿石的重要来源。 按岩浆岩和围岩条件,在工业上常分为邯邢式、大冶式和黄岗式铁矿。 邯邢式铁矿围岩主要是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灰岩,矿体常呈似层状。
大冶式铁矿围岩主要为三叠系大冶灰岩,矿体形态不规则。 黄岗式铁矿成矿岩体为花岗岩及白岗岩,围岩为古生界碳酸盐岩夹火山岩系。 热液型铁矿床明显受构造控制,有的是断裂控矿,有的是褶皱控矿,还有断裂与褶皱复合控矿。 热液型铁矿床与岩浆岩的关系常因地而异,多数矿体与岩体有一定距离。
高温热液磁铁矿、赤铁矿矿床常与偏碱性花岗岩、花岗闪长岩、闪长岩类有关,中低温热液赤铁矿矿床常与较小的中酸性侵入体有关,两者多保持一定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