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宪准 【摘要】:正 一、实验目的和任务 在砂金地质工作中,自普查到勘探各个阶段都有大量的矿样淘洗和重砂分离工作。
几年来,我指挥部所属各支队一直沿用木质淘洗工具,进行人工淘洗。
北方各支队一般用盘底无砂槽“西伯利亚”木质船形淘金盘和盘底刻有横向聚砂小槽,三面有帮的簸箕形淘金盘;南方各支队一般用渔尾式淘砂盘和马来西亚流浪盘。 这几种工具在野外进行淘洗基本是可行的,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用这些工具进行淘洗,人为因素影响比较大,如在某矿区曾用人工制样投入金粒检查淘洗质量,一次回收率仪达60—70%,个别样回收率为零。
这说明人工淘洗过程中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可导致砂样中金的大量流失,以至造成漏矿、贫化矿体和减小矿体规模的严重后果。 1962年5月生,福建三明人,1982年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地质找矿系,地质调查专业 高级工程师。
长期从事地质调查、矿产勘查以及矿床学和矿床地球化学研究。 在该职业生涯中,积累了三十多年来的地质勘查和找矿经验,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一路走来,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认识了矿产资源在地壳中的成矿机理,掌握了构造控矿因素与成矿地质规律对找矿预测的意义。
本人的专长是既懂理论研究、也精通矿产勘查,善于将两者紧密结合,因而有关成果受到各地政府以及相关企业的关注和好评。 自然重砂测量 探矿者 基本要求 根据不同测区目标矿种和具体工作任务,结合调查区具体工作程度,确有必要的可有选择地安排自然重砂测量工作,一般以1∶5万比例尺为宜。
通过全面、深入的重砂矿物测量寻找相关矿产,总结找矿标志,分析有关矿产区域分布特征及成矿远景,进行矿产预测,圈定具体的进一步勘查地段。
自然重砂测量工作的部署方法一般选用“水系法”或“最小水域法”。 取样 取样密度与间距 1∶5万自然重砂测量的取样密度因地质复杂程度和地貌条件而异。 复杂区、成矿有利地段、四级支流及冲沟,以每个样品控制1.5—2 km2为宜;中常区和三级支流为3—4 km2;简单区以5—8 km2较为有利。 在二级河流及大河两侧冲沟中要选择有利地段,采取少量样品进行检查,以防漏掉原生矿床。 阶地及宽河谷重砂测量间距一般为:线距500—1000m,点距20—40m;残坡积重砂测量间距一般为:线距500m,点距250m,每平方千米取样8个。 取样点的布置 重砂采样点的布置要针对不同的成矿特点进行合理安排,对控矿有利因素(地层、构造、岩浆岩及其接触带和蚀变带等)要进行重点控制,以准确圈出找矿有利地段,有效指明找矿方向。 取样位置的选择 取样位置的选择既要注意样点分布的均匀性,也要考虑重砂矿物富集的地点。 冲积层取样:一般沿水系(主要是支流)由下游向上游在相应的距离内寻找重砂矿物富集地段(河流流速显著减慢处、河床基底有利于停积重砂的地方)进行取样。 阶地取样:在水位时取样,一般选择在河流拐弯的外侧由水流侧蚀作用冲刷剥露的阶地剖面处或阶地边缘塌陷裸露处。 坡积层取样:一般选择干谷或洼地、谷口或谷底的坡积层中取样,取样点应布置在垂直砂矿物来源方向的取样线上或平行等高线方向位置,也可按一定网格布置。
残积层取样:一般选择在凹凸不平或有溶洞的基岩表面按网格进行取样。 取样物质的粒度与取样深度 取样物质的粒度一般选择分选不好的砂砾层,如小砾石、粒度不均匀的卵石、分选程度差的粗砂等。 取样深度应根据试验或不同层位确定,一般为20—50cm。 残积层取样一般以见到基岩为原则,坡积层取样一般在腐植层以下进行,阶地取样应在阶地底部或中间隔挡层之上、分选性不好的层位采集。
取样方法和样品重量 浅坑取样是以水系冲积层、坡积物或残积物为取样对象、以寻找原生矿床为目的的最常用的一种取样方法。 原始样品重量一般为15—30kg,按体积计算为0.1—0.2m3。 经野外粗淘后,灰砂重量(即送样重量)应不少于10—15g,同一地区工作时重砂的原始重量必须大致相等。 样品的加工与编录 样品的野外淘洗与回收 原始样品一般在野外地近淘洗,一般淘洗至灰色为止,即以石榴石、角闪石、辉石及比重在2.8左右的砂矿物不多量流失为准。 为了保证淘洗质量,应建立健全质量检查制度。 样品的野外编录 重砂取样的编录工作一般采用填表的方式,内容包括取样日期、地点、编号、沉积物类型、淘洗物性质、取样方法及深度、松散样重、灰砂重、重矿物成分、有用矿物特点及含量等,取样位置必须标注在地形图上,必要时附采样点素描图。 样品的分离 按砂矿物的不同物理性质(比重、磁性、电性、表面性质等)和化学性质,采用适当的机械分离手段和选择性溶矿的方法,尽可能地将有用砂矿物或其他需分离的砂矿物单独提取出来。
砂矿物的鉴定与定量 砂矿物鉴定一般要求采取用量少、精度高的方法,以一种手段为主,同时辅助多种其它手段。 主要方法包括:立体显微镜下鉴定、油浸鉴定、微化分析、比重测定、光谱分析、反光镜下鉴定、发光分析、放射性测量、硬度测定等。
要确定砂矿物样品中有用矿物含量,首先要求对定量矿物的鉴定要准确,其次是取样的代表性、样品的缩分与加工质量、粒度分级的合理性等要得到保证。 定量的方法分为矿物定量法(包括目估法、颗粒统计法、体重法、称重法)和元素定量法(化学计算法、选择溶解法)。 资料整理与异常解释 资料整理的主要任务是编制重砂矿物分布图和圈定有用重矿物异常扩散晕,进行异常的解释和推断,分析重矿物来源,排除非矿异常,确定因矿引起的异常特征和标志。 重砂矿物分布图的主要内容 主要包括:地形地貌特征、重要地质资料(地层、构造、岩浆岩、矿产及蚀变带等)、直接和间接的找矿标志、砂矿物测量资料、异常形态、规模。
重砂矿物分布图的表示方法 成果图的底图一般是同比例尺着色很浅的地形地质图或地质矿产图,以图面清晰、重点内容(重砂矿物资料)突出为原则。 常用的表示方法包括圈法、符号法、带法和等值线法。 重砂矿物分布图的编制步骤 整理及研究砂矿物分析鉴定资料,对有用重砂矿物进行分组;异常下限的确定和异常的分级;将取样点标绘在简化的地形地质图上,并在固定的一侧注明矿物的含量;重砂异常的圈定。 异常区的分级 圈定异常后,结合区域地质地貌特征,对各异常区进行对比和分级。
一般分为四级,其中一级异常区的异常点分布集中、有用矿物含量一般为Ⅰ—Ⅱ级、成矿地质条件良好、有已知矿床或具远景的矿点分布。 综合研究 在开展以砂矿物的共生组合、标型矿物及矿物标型特征、磨圆度情况、有用矿物的含量、有用矿物的空间分布规律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研究基础上,将零散的资料编制成有关的图表,并结合岩石、矿床、地球化学等有关资料,工作的相关情况编写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