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矿业资料 >> 石头造纸工艺流程,概括起来可分为如下

石头造纸工艺流程,概括起来可分为如下

关于石头造纸工艺流程,概括起来可分为如下的信息展示:

早在公元8世纪以前,中国的雕版印刷技术开始西传。 到了18世纪,西方传教士又将铅印、石印技术传入中国。

在这长达千年之久的中、西印刷技术的一往一返,其中一条主要的路线是广州——澳门(香港)——欧洲——澳门(香港)——广州。

在古代,印刷技术的交流、应用和推广,绝不会仅仅为了印刷技术本身,而是与“文化”这个词的意义紧密相联。 “澳门是16~18世纪中西文化交汇的桥梁”。 事实上,对于西方传教士来说,他们到达澳门的动机大都希望由此经广东进入内地,他们在澳门、香港、广州等地频繁出入活动。

造纸工艺流程

澳门的中、西文化交流主要有宗教、科技、教育等方面,它们都与印刷、出版事业密切相关。

这反映出印刷技术和图书出版在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揭示了澳门作为中国南方一门户在“中学西传”和“西学东渐”中的特殊地位和意义。

本文拟对1949年以前澳门的印刷出版事业的兴起和发展作一初步的探究。

造纸工艺

一、澳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图书出版 历史上较大规模的中西文化交流可以追溯到明代,且与澳门有着密切关系。

1582年,利玛窦受耶稣会的派遣,经澳门进入广东及内地传教。 利玛窦还与人合编了《中文字典》,以葡萄牙文为主干,用中文和意大利两种文字释义。 艾儒略(J—uleus Aleni)在其《利玛窦行实》一书中说:“利子此时尝得将中国《四书》译成西文,寄回本国,国人因而悦之。 以为中邦经书,其能识大原,不迷其主者乎?至今孔孟之训远播遐方,皆利子之力也。 ”从艾儒略这段话,我们可以获知利玛窦所翻译的中国典籍寄回意大利时,受到当地人士的关注和欢迎,这反映出西方传教士所发挥的作用是在“西学东渐”与“中学西传”之间,让东、西方人士彼此了解和认识对方的科学文化。 在利玛窦之后,外国人士仍通过澳门、广州等地将中国文明向西方传播。 清康熙年间,法国籍耶稣会教士白晋(Joachim Bouvet)自澳门启程回国时,一人便带有印刷精美的中国图书300多卷。 当时在京的耶稣会教士也通过澳门向欧洲寄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国药材及中药的煎制服用方法的说明等。 曾经到过中国的西方传教士和服务于东印度公司的职员,他们返国后翻译和撰写文章著作,向自己的国人介绍和推介中国的文化、文学、物产以及地理环境等各个方面。 由于他们入境时大都通过澳门、香港、广州的路线,有部分是在穗、澳、港三地停留、工作以后便回国,他们在这里边学习汉语边翻译中国的书籍,其著作文章不少是根据当时广东各地的民情面貌,以及从广东地区所收集了解到的关于中国内地的情况写作而成的。 马若瑟(Jos Maria de premare),法国传教士。 1728年,他在广州编著《中文概说》(《Notitia Lignuae Sinica》)一书,对汉字的构造和性质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举例达1.3万多条。

后来,马若瑟将书稿寄给法国学者傅尔(E.Fourmont)校阅,傅尔据此编辑《中国文典》,该书后来在马六甲的英华学院出版。 古斯塔夫·薛力赫(Gustaaf Schlegel,1840~1903),他是莱顿一位植物学家的儿子,9岁开始学习汉语,这位语言天赋极高的少年经过参加荷兰政府汉语培训班,14岁便成为享受政府奖学金的见习译员。

17岁来华留学,在澳门、广州等地为荷兰东印度公司服务3年多。 1866年,薛力赫曾经把一首广东话叙事诗《花间集》译成荷兰文。 返国启薛氏被任命为荷兰位中国语言文学教授。 在文学方面,英国驻澳门副领事焦里(H.Bencraft Joly)翻译的《红楼梦》前五十六回,是《红楼梦》最早的较系统的英文译本,该书于1882~1892年在香港别发洋行出版。 虽然焦里的译文不十分出色,但他毕竟是个完整翻译了《红楼梦》前五十六回的人。 在中医学和植物学方面,来广东的西方人士对中医学和中草药颇感兴趣,其中有将中医书籍翻译出版者。 1671年,在广州居住的法国人把晋代王叔和的医学著作《脉经》译成法文,寄返格莱诺布尔出版,书名为《中国脉诀》。 18世纪初,来澳门行医的一批法国医生研究了中医学和《本草纲目》。 其中一位叫凡得孟德(Jacpu-Francois Vandermonde)的医生还对《本草纲目》的矿物部分进行了翻译,在1732年将译稿带返巴黎。 从1803年至1805年,英国国王的花匠柯尔(Kerr)在澳门等地采集了700多种植物,其中100多种为西方科学家未曾研究过的品种。

虽然他在十字门附近遇上大风,丢失了大部分品种,但他毕竟把剩下的部分带到了英国。 二、澳门印刷出版事业的兴起与发展 澳门,在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葡萄牙强占前,一直属广州府香山县管辖。 明初以前,作为一处荒僻的渔村,当地居民关心的是与其生活相关的节令、海潮、风向、渔汛等,很少涉及图书出版,亦无所谓印刷可言。 澳门的印刷出版事业的发轫大致与上述利玛窦经澳门来华同一时期。 刊行的是天主教图书,并分为中国人雕刻书板印刷和外国人士用西式机器印刷两个部分。 (1)中文雕版印刷在澳门的应用 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从葡人进入和租占澳门起,澳门在逐渐发展成为国际贸易港口的同时,成为罗马教会派遣前来中国及亚洲各国传教人士的中转站。 当时的天主教会把澳门作为基地,传教人士在那里学习中文,编写印刷传教布道宣传品。

1585年,欧洲人在澳门的本书是中文版《教义问答》,又名《真正地认识上帝》。 它是“由米格尔·鲁吉埃里(Miguel Ruggieri,S.J)(按,即罗明坚)神父从欧洲带到澳门。

版权所有:上海选矿机器设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