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矿业资料 >> 铁矿形成,我国富

铁矿形成,我国富

关于铁矿形成,我国富的信息展示:

(2)富铁成矿流体/熔体的形成和演化机制 早前寒武纪缺氧环境下海洋中巨量铁的溶解、富集与搬运机理;富铁岩浆及 铁矿浆的形成条件与形成机制;膏盐层、流体相分离与高盐度富铁岩浆热液的形 成。 (3)铁质快速卸载与巨量堆积成矿的机理 流体中铁沉淀的物理化学条件与铁的快速卸载机制; 海底喷流作用与铁富集 成矿;钠钙质蚀变、退化蚀变与富铁矿的形成;岩浆熔离、分离结晶与铁质堆积 成矿。 (4)后期地质作用的叠加改造与富铁矿的形成 区域变形变质、混合岩化、热液活动及构造叠加对沉积变质型磁铁富矿的贡 献以及关键控制因素;沉积变质型赤铁富矿的形成环境和形成机制;高温热液蚀 变对海相火山岩型富铁矿的贡献。

提供找矿靶区5~10处,并与地勘部门、 矿山企业合作进行勘查验证,为实现大型富铁矿的找矿突破提供技术支撑。 (3)培养一支高水平铁矿研究队伍 通过本项目研究,将形成一支高水平的铁矿研究队伍,培养5~10名活跃于 国际铁矿研究领域的矿种专家,造一批优秀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4)发表100~120篇高质量学术论文(其中SCI收录论文不少于60篇)。 (5)通过项目实施,逐步将项目承担单位打造成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 响的铁矿资源研究中心。

通过对典型大型铁矿床的解剖研究,形成一批铁矿科学 研究基地(沉积变质型—弓长岭、矽卡岩型—大冶、火山岩型—凹山、岩浆型— 攀枝花和特殊类型—石碌)。 2.五年预期目标 .预期研究时间5年(2012年1月~2016年12月)。

项目设6个课题(见后), 其研究目标各有侧重,但执行期间将围绕项目总目标协同进行。 (1)2012年 工作内容:全面收集、分析、处理已有资料;全面开展野外地质调查;开展 岩石、矿石样品鉴定、分析、测试。 年度目标:选取有望取得突破的重点工作区,根据已有资料,初步建立主要 铁矿产地数据库、航空重磁数据库;在富铁矿成矿机制研究的某些方面取得初步 认识;发表论文5~10篇。 (2)2013年 工作内容:继续开展野外地质调查研究,并在已知矿区开展深部矿体定位的 地球物理找矿试验;开展成岩和成矿时代精测、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测试 以及综合研究; 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 系统开展国内外铁矿主要类型的对比研究。 (3)2014年 工作内容:深入开展重点工作区野外研究、地质样品分析测试;针对重大科 学问题开展国际合作研究。 年度目标:研究沉积变质型富铁矿床的主要特点、时空结构和分布规律,与 国外类似矿床开展对比,初步提出富矿形成的基本要素和控制条件;初步提出深 部找矿定位的地质-地球物理找矿模型和技术方法体系;发表论文25~30篇。 (4)2015年 工作内容:补充重点工作区的野外研究工作;系统分析、处理获得的资料和 数据;对新提出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和深入研究;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5)2016年 工作内容:补充、完善各项研究工作;综合分析研究,撰写课题和项目结题 报告;完成结题验收。 2.技术途径 .为了高质量完成项目设计的研究内容, 在研究中将充分应用相关学科的 研究成果, 采用一系列新技术、 新方法, 通过学科交叉、 多种手段的运用和实施, 实现项目设计的研究目标。

(1) 消化资料、理清思路 对国内外有关铁矿的资料进行全面收集, 充分利用已经建立的全国铁矿产地 数据库和全国铁矿储量库中的信息, 充分收集航磁数据库。 通过资料的二次开发、 整理、分析,并结合国内外对比研究,进一步梳理思路,提出一系列工作模型。 (2) 选择重点、解剖典型 选择鞍本、冀东、长江中下游、攀西、天山、阿尔泰等重点成矿区带和大型 矿集区开展研究,解剖弓长岭、石碌、杏山、大冶、凹山、蒙库、查岗诺尔、攀 枝花等典型矿床。 (3) 野外调查、夯实基础 全面扎实地开展野外地质调查,充分收集扎实的野外手资料。 在野外工 作过程中坚持五个结合: 地表与井下坑道观察结合, 矿体与相关地质体观察结合, 自身观察与前人工作结合,面上展开与重点解剖结合,宏观地质现象与微观组构 特征观察相结合。 针对工作内容,系统采集样品,确保样品新鲜和具有代表性。

铁矿形成

(4) 先进方法、精确测试 在传统测试方法基础上,运用SHRIMP锆石U-Pb、Re-Os和Ar-Ar等的高精 度测年技术和Sr-Nd-Hf同位素示踪技术,全面厘定不同类型铁矿床的时空分布规 律,探讨成矿地质事件和地质背景。 结合铁、硅、铜等非传统稳定同位素测 定技术,探讨成岩成矿物质的来源和成矿机理。 开展熔体包裹体、流体包裹体研 究,探讨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和成矿过程。 (5)综合研究、建立模式 在上述野外调研和精确测试的基础上,开展综合研究,建立典型矿床成矿模 式,归纳总结区域成矿模式。 (6)综合信息、集成创新 全面开发工作区已有1:20万、1:5万、1:2.5万航磁资料和重力资料,结 合成矿理论研究,开展找矿靶区圈定。 根据矿床模式,有效集成地球物理示矿信 息和矿田构造研究成果,在重点成矿区带及典型矿床开展立体找矿示范研究。 提 出和发展两个尺度的找矿模型和集成技术方法。

运用GIS技术在MAPGIS平台上 开展综合信息集成研究,提高工作效率和精度。 (7)优选目标、推动验证 对圈定的找矿靶区进行优选;与产业部门密切配合,进行靶区验证。

3.创新性 .(1)针对我国特色的磁铁富矿,建立和发展富铁矿成矿理论 针对我国多期次构造-岩浆-流体叠加改造成矿的复杂性以及沉积变质型磁 铁富矿的特殊性,深入研究不同类型富铁矿的成矿机制,发展具有我国特色的富 铁矿成矿理论。 (2)建立不同类型铁矿三维立体地质-地球物理找矿模型 基于航空、地面和井中不同尺度地球物理测量,开展低缓重磁异常评价和弱 信息矿致异常识别,建立不同类型铁矿三维立体地质-地球物理找矿模型。 4.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相比的特色 .(1)本项目针对国家大宗矿产——铁,专攻最紧缺的富铁矿,有别于以往以 特定成矿区带为研究对象的973项目。

版权所有:上海选矿机器设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