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厂前生是上海玻璃仪器一厂联营厂,从事石英制作已有30年历史。 后改制为上海浦亚石英玻璃厂,我厂从事石英产品开发、研究、生产的企业,拥有一批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 经过多年努力,企业已形成石英管生产线、石英热加工生产线、石英冷加工生产线、石英紫外净化设备生产线、特种石英等几大类,数几十种系列化产品,产品销往台湾、新加坡、日本、国家和全国二十多个省市。 我厂具完善的制造能力和新产品开发能力,严格的管理制度,先进的生产工艺和全面的质量保证体系,为产品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1976年9月9日,伟大毛主席逝世的噩耗,传遍大江南北,全国人民沉浸在悲痛之中。 毛主席逝世后,党中央决定在北京修建毛主席纪念堂(时称“一号任务”),建造水晶棺,将主席遗体长期保留下来,让后人永世都能瞻仰到他的遗容,缅怀其丰功伟绩。 并专门成立了国务院第九办公室,统筹修建毛主席纪念堂的各项工作,当时人们一般习惯性简称其为“九办”。 水晶是高温、高压下二氧化硅分子有序排列形成的晶体,石英高温熔融会变成二氧化硅分子无序排列的石英玻璃。 石英玻璃硬度高、结实牢固,热膨胀系数小,不易炸裂,耐腐蚀性高(除氢氟酸以外,不怕任何物质腐蚀),透光性好。 世界上至今也没发现大尺寸的纯净无瑕的水晶,所以,过去一般所说的“水晶棺”,实际上是光学玻璃(以二氧化硅为主要成份再加上其他金属氧化物高温熔化而成)的。 当时世界上使用的“水晶棺”,实际上都是玻璃镶在金属框架中制成的,并不是真正的水晶棺。 毛主席是一代伟人,应该让他老人家安息在真正的水晶棺中。 研制石英玻璃大板中央领导同志要求水晶棺外型要庄重大方,气魄雄伟,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要有可靠的安全性。
从遗体长期保存的角度考虑,要求隔氧、低温,还要防止红外线、紫外线照射。 从材质和性能角度考虑,用石英玻璃制作水晶棺,再合适不过。 在当时,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能够生产石英玻璃。 全国玻璃行业的职工都希望参与研制水晶棺任务,为毛主席纪念堂建设作贡献。
石英玻璃的水晶棺研制难度比较大,又要求在毛主席逝世一周年之际安装完成,仅有11个月时间。 经去上海、锦州等地实地考察,中央领导决定以北京六零五厂为主战场,邀请上海、锦州、武胜等石英玻璃厂,成都二零八厂石英车间工程技术人员来北京搞全国石英玻璃大板的大会战。 1976年9月19日这天,原北京玻璃总厂厂长肖秧同志和原北京玻璃研究所所长景立柱同志让我去北京玻璃总厂一趟,他们让我用过去烧结红宝石的工艺,看能不能烧制石英玻璃。 肖秧同志当时是“九办”的成员,同原北京市副市长韩伯平同志一起负责毛主席纪念堂设备组的工作。 我1957年20岁时到北京玻璃总厂参加工作,1960年被调到新成立的北京玻璃研究所担任技术员,6年后升任为研究所技术副所长,1970年,我被调到北京市轻工业局工作。
我在北京玻璃研究所期间,景立柱同志是当时的所长,对我各方面情况都很了解,因此同肖秧同志一起,向组织上建议,抽调我参与到“一号任务”中。 如今,老肖和老景同志均已过世,想来不胜唏嘘。 1977年8月18日,组装调试好的石英玻璃水晶棺进入毛主席纪念堂到总厂下属的六零五厂向杨光铎厂长报到后,在车间我又碰到了老厂长董云武、老技师沈志杰、石维成、傅书明、张德启、唐宝荣师傅,以及玻璃仪器厂支援过来的宗程远、李纪章师傅。 虽然我已调离玻璃总厂多年,但师徒间感情很深,见面后都感到能参加水晶棺石英板的会战,又光荣又自豪,同时又感到责任重大。
制造石英玻璃大板难度大大在前人没有做过,两米多长的石英玻璃大板没有见过。
石英玻璃熔化需要摄氏1700多度,用什么工艺 用什么设备 用什么原料 只能从实践中摸索。 在杨光铎厂长的领导之下,我们分成三个组采取三种工艺、两种原料开始实验。
两组用海南岛、江苏省东海县两地送来的水晶粉烧制,另一组试验用四氯化硅经氢、氧焰烧制。 全厂职工都积极行动起来投入会战中,特别是老师傅们废寝忘食,连着几个月不回家,吃住在车间,高温、粉尘、有害的盐酸蒸气不加理会,更不讲报酬,至今想来,仍令我感佩。 经过实践,把两种用石英粉烧制的工艺否定了,决定以四氯化硅为原料烧制石英玻璃。 全国会战小组成员厂以外的工厂,也一直在和北京联系,要任务,上海吴泾砖瓦厂在制作石英玻璃坨子方面有些经验,1977年初我和梁基明等人到吴泾砖瓦厂参观,受到他们热情接待,也学到很多经验。 我们回到北京后投入了生产,原来的三个实验小组,调整为两组,老师傅们基本都在熔接组,我们在打石英玻璃坨子小组。
四氯化硅是北京化工二厂提供的硅石和东北抚顺送来的熔炼硅铁用的原料硅石制成的。
经不锈钢蒸镏塔、石英玻璃蒸镏塔粗蒸镏、精蒸镏而成,四氯化硅纯度要求达到6个9(99.9999%)以上。 从打坨子开始得注意不能有一点杂质和小气泡,否则做出的板会前功尽弃。 检查合格的石英玻璃“坨子”,拿到冶金研究所用工频炉加热后压制成10公分厚的小平板,磨整齐后经过多次熔接做成大板。 29年前安放毛主席遗体的水晶棺移入瞻仰大厅熔接平板是研制水晶棺全国大会战关键中的关键。 熔接这种办法是杨光铎、齐志诚、石维成三人经过一番辩论,石维成师傅亲自实践,摸索出经验,才提出来的。 参加熔接的师傅们都是有二十多年经验的灯工师傅,火焰烧在什么地方、烧到什么火候、对接时用多大劲、怎么让它熔融的完全,全靠双手的劲头,这些写不出来,说不出来的经验,全靠自己实践体验。
为了保证熔接所需氢、氧气的供应,从北京石油化工总厂铺设60多公里管道输送氢、氧气。
为了氢、氧气的纯洁,西城半导体设备厂赶制了一百多台高效过滤器送到烧接现场。
在工人师傅们的努力下,块石英玻璃大板胜利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