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建筑角度看洗砂机洗出来的沙子名称 发布时间2011 12 20 100345 作者恒安 从建筑角度看洗出来的沙子名称。 砂子从建筑角度出发,可分类为:五眼砂、七眼纱、九眼砂、建筑垃圾等回收。 由天然条件效用(主要是喷出岩风化)而形成的,粒径在5mm以下的喷出岩颗粒,称为自然产生的砂。 人工砂即机制砂,是指经除土处置,由机械破碎,筛分制成的粒径小于 4.75mm 的喷出岩颗粒。 但不里面含有软质喷出岩,风化喷出岩的颗粒。 砂的规格按细度模数(表征自然产生的砂粒径的粗细程度登门类的指标)分为粗、中、细三种。 砂的颗粒级配是指砂子体积颗粒的配搭比例。 若是一样粗细的砂,窟窿眼儿,两种粒径的砂配搭起来,窟窿眼儿有所减小,三种粒径的砂配搭,窟窿眼儿更小。 由此可见,砂子的窟窿眼儿率决定于于砂料各级粒径的配搭程度。 级配好的砂子,不止可以节约士敏土,还增长了水泥和沙。 这样一块物料在涡动破碎腔内受到两次以至多次机率撞击、磨擦和研磨破碎作用。 但由于机制砂粉末含量高,主要用于强度等级较低的混凝土工程,配制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有关技术指标不能满足要求。 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贵阳市小关水库特大桥是贵阳市中心环北线的重点工程,其中的主桥箱梁混凝土强度等级设计为C50,墩高110m。 在大桥的施工中,通过大量的研究和试验,通过水洗机制砂的工艺改善了机制砂的粉末含量等技术指标,采用水洗机制砂成功配制了C50高强混凝土,混凝土相关指标满足设计及施工要求,并成功实施了110m高泵送施工。 该桥取得的科技成果于2006年11月通过了贵州省科技成果鉴定,经总结水洗机制砂配制高强度等级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及方法,形成本工法。 2 工法特点 1.1 利用水洗的方法可以清除砂中多余的石粉,可以扩大机制砂的应用范围,克服机制砂不能用于配制高强度等级混凝土的限制。
1.2 按照本工法施工的山砂混凝土可以保证混凝土的和易性、流动性、可泵性,强度可达C60,其徐变性能与河砂配制的混凝土相比,没有根本性差别。 1.3 各种施工工艺条件与河砂配制的混凝土相比,没有特殊要求。
1.4 根据本工法提供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则及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可实现机制砂配制高强度等级混凝土并实施大高程泵送施工。 3 适用范围 本工法适用于贵州、云南等缺少河砂的地区公路、铁路预应力高强度等级混凝土、大高程泵送施工混凝土施工。 4 工艺原理 机制砂的粉末含量高,且泥粉和石粉区分不开,无单独的检测方法标准,统一以0.08mm颗粒含量为准,而强度等级大于C30的混凝土要求0.08mm颗粒含量不大于10%。 所以,未经处理的机制砂不能满足高强度混凝土配制的技术要求,用来配制高强混凝土往往由于粉末含量高导致强度偏低并且 1混凝土开裂的可能性增大,难以配制出满足施工工艺性能和硬化后的力学性能、耐久性性能的混凝土。
采用水洗机制砂工艺,首先将经机械破碎的坚硬碳酸盐岩石机制砂中大于5mm颗粒筛除,让小于5mm颗粒进入棒磨洗砂机,洗去小于或等于0.08mm颗粒制得的水洗机制砂,其颗粒坚硬,棱角多、增大了与胶凝材料的机械咬合力,配制的混凝土强度更高。
并且,与河砂比较,其软弱颗粒含量小,不存在云母、贝壳和有机物等有害物质,且可以调整颗粒级配。 5 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5.1 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工艺流程见图5.1-1 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图。 5.2 操作要点5.2.1 混凝土原材料的技术要求1 水泥应选用质量稳定、旋窑生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其强度富余系数应大于1.15,水泥的初凝时间应不小于45分钟,终凝时间应不大于10小时。 若水泥刚出厂并带有一定热量,则需存放一至二天,但存放期不宜超过十天,其技术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2007)。
2 机制砂采用母岩抗压强度大于混凝土设计强度的1.15倍、比重约2.7的岩石破碎加工。
细度模数控制在3.0~3.3,颗粒级配应在级配区Ⅰ区内;压碎指标小于10%,小于0.08mm颗粒含量1~2%,含泥量小于2%;堆积密度1.63,空隙率40%。 机制砂的坚固性试验经硫酸钠溶液浸泡循环5次后总重量损失率应≤8.0%。 其他指标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和《建筑用砂》(GB/T14684-2001)。 3 粗骨料选用母岩抗压强度大于混凝土设计强度且大于75MPa的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的碳酸岩碎石,碎石粒径为10~31.5mm,含泥量小于0.5%,碎石的坚固性试验经硫酸钠溶液浸泡循环5次后总重量损失率应≤8.0%。
粉煤灰质量指标应符合《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2005)中Ⅰ、Ⅱ级灰要求,掺量由试验确定。 5 泵送剂是减水型与缓凝剂和引气剂复合而成的,其中的缓凝成份应视气温高低而定,冬季不宜加入缓凝成份,而夏季宜保证混凝土在施工现场的实际初凝时间为10小时左右,不宜太大,太大时难以控制,稍有不慎则会造成混凝土不凝结硬化。 泵送剂的技术指标应符合《混凝土泵送剂》(JC473-92)和《混凝土减水剂质量标准和试验方法》(JGJ5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