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着 循环经济工业区 建设的前进道路,在稳步推进 退二进三 战略实施中,凯里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于2007年在距凯里城区35公里的炉山镇启动建设循环经济区,并于2008年全面动工。 2010年,投资7亿元打造的炉山循环经济区已初具雏形,凯里市郊 半小时 经济圈的大发展蓝图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是什么力量让炉山这块热土快速腾飞呢? 在园区采访时,记者感到的是 务实 这两个字。 的确,园区人正是围绕着 不争论、不折腾、求实干、抓落实、谋发展 的理念,大干快上,赢得发展先机,这是苗岭明珠--凯里炉山工业园区给出的朴实答案。 这一组简单数字与事例,是苗岭明珠辐射的新曙光。 这是凯里市委、市政府未雨绸缪、决策先行、敢于突破的丰硕之果。 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凯里市鼓足勇气,紧紧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机遇,以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为抓手,以 调结构、转方式、促创新、增后劲 为着力点,踏上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发展大道。 实施过程中,定位是关键, 循环 是核心。 2010年12月被州委、州政府批复为副县级管委会。 “凯里”苗语中意为新开垦、充满希望的土地,而现如今,特色工业化让这座山城蝶变一如这个名字一样,充满希望。
凯里曾因浓郁的民族风情,秀美的自然风光为世人称道,也是外界到贵州旅游目的地之一。 “生态良好”与“发展滞后”的矛盾是凯里实现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的悖论,中共黔东南州委常委、凯里市委书记黄远良给出了答案:赢得发展先机的关键在于生态引领的工业化成为拉动凯里经济增长的动力,扩大业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 如今,随处可见塔吊林立、焊花四溅,一辆辆工程建设车穿梭不停,无论是凯里城区、凯里经济开发区甚至到炉碧经济开发区,这情景随处可见。 荒山正成为建设热土:城市综合体连片开发,现代城市建筑风格与民族文化特色相得益彰。
已有43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落户两个开发区,85户工业企业建成投产,2013年1月至10月已实现500万元以上工业总产值72.03亿元。 凯里市长张淼介绍当地工业化发展理想:“推动高端工业化发展,规避一些发达地区走的弯路,直奔主题:推动数据中心建设、IT产业建设、大型城市综合体建设,以这些高新产业带动,完成工业产业再升级,实现既有人文风情,又有青山绿水的凯里发展模式。 提及民众对工业发展的疑虑,凯里市炉碧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张树忠认为,搞工业是一个双赢,工业化是解决农村问题的关键,而城镇化的根本也是工业化。 “工业化不意味着我们每一个村寨都搞工厂,我们是集中在一个地方建设,把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限度的保护青山绿水。
” 生态引领的工业化理念吸引了包括新希望、三一重工等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陆续入驻凯里。 “政策的支持、丰富的电力资源、稳定的劳动力是我们选择这里的原因。 ”中德合资的贵州黄帝车辆净化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邓造丽告诉记者,“工业的发展直接给当地民众带来优质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观念的转变,让民众有了更多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