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楊桃一直在琢磨怎樣才能做出自己的特色,超越西茶館,吸引多點顧客到自家茶館來。 趕集日的下午,由于六姨太采取野蠻的搶客手段,導致東茶館的生意沒有往日那么旺。 楊桃忙完茶館的事情后,趁空到街上到處逛逛。 前段時間茶館的生意太好了,她都沒有空到處看看。 盛產大米、小麥、番薯、南瓜等,也廣種甘蔗,所以大街上有很多人賣自家種植的東西。 除了本地人會在趕集當天來楊家鎮買賣東西,偶爾還有鄰邦大建國的異族百姓來這里販賣東西,再換點生活必需品回去。 楊桃剛好走到街角,見到一個頭戴白色頭巾,身穿奇裝異服的中年男子,一看知道不是本土人士。 楊桃見他面前擺著兩筐白花花的大米,這些大米特別長,跟平時煮飯用的米有點不一樣。 她覺得奇怪,問:“這位大叔,你這大米賣多少錢一斤啊?”那男子操著一口閩南音調回答:“小姑娘,這米二十文錢一斤。 ”“啊,怎么這么貴啊?大米不是十五文錢一斤嗎?”楊桃又問道。 “姑娘,你看,這不是普通的大米,這是長糯米,營養成分非常高。
在我們那邊也只有少數人家有種植,產量不高。 ”楊桃仔細一看,還真的是糯米,這米細細長長,顏色呈粉白,不透明狀,黏性強。 糯米味甘,性溫,入脾、胃、肺經,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胃,止虛汗之功效。 在前世,是家常食用的糧食之一,因其香糯黏滑,常被用來制作風味小吃,深受大家的喜愛。 楊桃最喜歡吃的糯米雞、粽子、湯圓還有八寶粥等都是用糯米做成的。 楊桃從大叔口中得知:此種長糯米生長在南方,因為氣候原因,每年可以收獲兩季。 她突發奇想,這不是一種獨特的食材嗎?有了這種糯米,可以磨糯米粉,特別是水磨糯米粉,是以柔軟。 富含維生素和各種礦物質,營養豐富,為溫補強壯的食品。 它可以制作湯圓、元宵、番薯餅之類食品和家庭小吃。 楊桃決定買下鄰邦大叔的糯米,一稱共八十斤,楊桃讓大叔幫她把糯米送到東茶館,還了大叔一兩銀子又六百文錢,并讓他下次趕集日再送一百斤糯米到東茶館。 爹爹和哥哥見楊桃買了這么多大米回來,還給了這么高的價錢,有點心疼和不明白。 不過他倆都相信楊桃不是亂花錢的人,她買回來的東西一定有她自己的用處。 楊桃對著糯米發呆,雖說手中有那么好的食材,但要把它加工成自己想要的糯米粉,還需要特制的工具——石磨。 大興王朝的生產工具比較落后,收割回來的稻谷和大麥,曬干后用石碾盤加工脫殼。
石碾盤是用一塊大砂巖石頭琢磨制成的,磨盤為履底形,正面平坦,底部有四根矮柱足。 磨棒近圓柱體,中間略細,兩端略粗,應該是碾磨糧食時間長久所致。 利用磨棒滾動碾壓,將稻谷或小麥脫粒,可以用來煮熟食用。
如果人們要吃米粉,麥粉都是把大米或小麥放在石臼里,用粗石棍來搗碎。 用這種方法很費力,搗碎出來的粉有粗有細,而且一次搗碎得很少。
怪不得桂花糕,和燒餅的口感都非常粗糙,包子也一樣,應該是材料加工不夠精細。 楊桃在楊家鎮附近找不到自己想要的那種石磨,看來,只好自己想辦法發明再找人打磨出來。 她在李大爺口中打聽到離楊家鎮八十里的石頭村,因其村四周的山都蘊藏大量石頭,開采出來打磨石器,非常出名。 村中的能工巧匠很多,其中以打石碾盤為生的郭師傅手藝精湛,很多地方的石碾盤都是出自他的手。 不知能不能打磨出楊桃想要的石磨呢?楊桃決定和哥哥一起去找郭師傅幫忙。 晚上,楊桃按自己記憶中對石磨的印象,慢慢用細毛筆在紙上畫出石磨的輪廓。
前世小時候在村里的祠堂前,有一個大石磨,是用兩大塊有一定厚度的扁圓柱形的石頭制成磨扇,下扇中間裝有一個短的立軸,用鐵制成。 上扇中間有一個相應的空套,兩扇相合以后,下扇固定,上扇可以繞軸移動。 膛的外周制成一起一伏的磨牙,上扇有磨眼,磨東西的時候,谷物通過磨眼流入磨膛,均勻地分布在四周,被磨成粉末,從夾縫中流到磨盤上。 下扇周圍還有一條光滑的小溝,叫磨溝,比下扇低約十公分,整個石磨盤的邊比磨溝高約十五公分,留一出口。 這樣,粉末從夾縫流到磨盤上,由磨溝流出來到出口,再用木盆接住。 每次逢年過節,楊桃都會跟著媽媽去祠堂前的石磨磨水糯米粉,以制造各種美味好吃的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