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矿业资料 >> 金矿石怎么提金,2008

金矿石怎么提金,2008

关于金矿石怎么提金,2008的信息展示:

某碳质金矿床储量大,品位低,自然金粒度微细(大部分小于0.005mm),特别是含有石墨及有机碳,导致该矿石中金回收困难。

金矿石提金

20世纪70年代、90年代初,该矿曾委托研究单位进行过两次选冶试验研究,都采用浮选?金精矿焙烧—氰化提金工艺,金回收率均为60%左右,致使此矿床多年来未得以开发利用。 该项研究在对选冶流程方案进行对比同时,针对矿石中存在石墨、有机碳及金的赋存状态,进行多因素工艺条件优化,最终研究采用预处理—氰化炭浸提金工艺,使金回收率达88.49%。 矿方根据试验研究推荐的提金工艺流程及条件,正在进行500 t/d选冶厂建厂设计。 1矿石性质简述1.1原矿化学分析原矿多元素分析结果见表1,金物相分析结果见表2。 1.2矿石工艺类型及矿物种类该金矿石工艺类型为少硫化矿物千枚状钙、泥硅质板岩含碳微细粒金矿石。 金属矿物含量为4%,主要有黄铁矿、赤褐铁矿、黄铜矿、毒砂等;脉石矿物石英、长石含量80%左右,碳酸盐矿物约8%,其余为石墨、碳质、泥质矿物等。

贵金属矿物为自然金,是本次选冶试验回收的目的矿物。 目前,全世界大部分金是用碱性氰化法从金矿石中提取的。

碱性氰化法之所以被人们普遍接受,主要是由于它工艺过程简单,多数情况下技术经济指标也令人满意。 但随着深度开采,矿石中的杂质含量增加,在氰化过程中,这些物质会消耗氧和氰化物,导致浸出率下降。 为保持较高的金回收率,需要增加氰化物用量,从而使氰化过程变得不经济,并且对环境带来巨大影响。

因此,研究进一步加快浸出速度和降低氰化物的用量,以及采用更有效的方法处理含硫、铜、砷、锑等杂质较多的金矿石,对氰化提金工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习对象:黄金行业投资者、管理者、厂矿企业技术员、操作工、贸易销售员,初次进入提金行业者,有意从事金矿提金选金行业的工作者。

金矿石

浸出效果和稳定性比同类产品要好,氰化钠难处理的矿用金虎提金剂能达到较好的浸出效果。 比同类非氰药剂节约用药10%以上!《金虎提金剂》可单独做金、金银、阳极泥、沙金中的明金、废旧电子上的镀金(镀银)的退镀。

金矿石

碱法浸金时,PH值建议在9.5~11.5。

产品包装为白色塑料纤维袋两层密封包装,规格:袋装每件25公斤。 有人问,我们的金虎提金剂跟同类产品比起来怎样?其实,产品的优劣很好判断:1:把不同厂家的产品溶于水中,观察溶液可溶性及溶液澄清度,如溶解较快,溶液纯净,则产品质量好,反之,质量越差。

怎样提金

2:分别将以上药品溶液不加盖子在自然状态下放置2天,6天,10天,15天。

分别检测其降解速度,降解越慢的稳定性越好。 特别注意:有效浓度不具有代表性,存在有浓度不出金现象,为假浓度,加药量非常大,只是增加产品的毒性。 3:金虎提金剂因稳定性,用药量在同类产品中最少,稳定性好坏也表现在大堆淋矿,炭浆工艺对比在于用药量。

4:金虎提金剂品质保证:用户可把所寄样品封存,金虎提金保证:每批次发货产品与封存样品品质一致。 (注:同类药剂中敢做出保证,品质稳定一致。 )5:购买须知:(如您购买的产品中有层黑色或者灰色的结晶层,我们明确告诉您,那是药物的无效灰份,在浸金反应中不起作用,只是增加了您购买产品的重量,并影响了药物的稳定性!)6:当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您才会真正意识到,金虎提金剂是同类产品中最有竞争力的产品。 本书重点介绍和总结了金矿石选矿与浸取,难浸金矿的预处理、液相中金的提取、含金二次资源提金等方面的技术和应用。

黄金是人类最早发现和开采利用的金属之一,用途十分广泛,既具有消费和储备功能,又可广泛应用于现代高新技术产业中。 20世纪90年代以后黄金产量突破了2500t,同时再生回收的金产量也得到了迅速增长。

我国现已成为世界产金大国,2007年黄金产量达到270t,跃居世界第二;其中黄金矿山产金约占80%,有色副产金约占20%。 随着现代黄金开采、选矿和提取等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与应用,以及世界黄金消费及价格的刺激作用,黄金及二次资源的选矿与提取技术将会得到更迅速的发展,黄金生产也将为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为了满足我国黄金及含金二次资源的生产与发展需要,根据近年来的文献资料,结合当前国内外的有关科研与工程实践技术和成果以及发展趋势,组织国内有关专家,特地编写本书。 本书重点总结和介绍了金矿石的选矿与浸取、难浸金矿的预处理、液相中金的提取、含金二次资源提金等方面的技术和应用,力求做到以理论为基础,以实践为指导,深浅结合,试图形成较为系统完整的黄金及二次资源的选矿与提取技术体系。 本书可作为相关技术和科研人员的参考书,亦可作为相关专业人员的教材。

金矿石提金

本书由徐晓军教授(博士生导师)组织定稿,第1、3、6章由徐晓军编写,第2章由刘先春高工、徐晓军编写,第5、9章由白荣林高工编写,第4、7、10章由张杰高工、徐晓军编写,第8章由白荣林、张杰、徐晓军编写,第11章由陈茂生高工、徐晓军编写。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时间仓促,书中疏漏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同时,某些引用和参考的文献可能被遗漏,敬请有关作者谅解。

版权所有:上海选矿机器设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