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矿业资料 >> 天津工业机器制造,编辑

天津工业机器制造,编辑

关于天津工业机器制造,编辑的信息展示:

清同治六年(1867年)由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创设于天津。 开办经费二十余万两,规模仅次于江南制造局。 九年由直隶总督李鸿章接办,易名 天津机器制造局。

常年经费由天津、烟台两海关拨用 四成洋税 ,每年约三十余万两。 自光绪六年(1880)起,每年又在户部西北边防饷内增拨一万两。 十四年后另从海军衙门拨支洋药厘金作为常年经费的补助。 东局设城东贾家沽,以制造火药、枪炮、子弹和水雷为主。

西局设城南海光寺,以制造军用器具、开花子弹及布置水雷用的轮船和挖河船为主。 东、西两局所产军火除供应本省淮练各军、兵轮、炮船外,还按时拨给吉林、奉天、察哈尔、热河及分防在江南的水陆淮军。 二十一年改称 北洋机器制造局 (又名 总理北洋机器局 )。 1865年(同治四年),江南制造局与金陵制造局相继建立,南方军火生产发展较快。 清政府为考虑军火生产布局,决定在北方建立新式军火生产工厂。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恭亲王奕欣于1866年8月提出在京城或天津设立机器局,这与兵部会议提出在天津设局的主张一致。

当年10月,奕欣正式奏请朝廷在天津设局,以制造外洋军火,并提出由三口通商大臣祟厚负责筹划,这一奏议得到朝廷批准。

崇厚委任英国人密妥士筹备建局事项,并拨给8万银两在英国购买制造火药和铜帽机器。 1867年3月在天津城东贾家沽道购地2230亩,5月正式开局,初名军火机器总局。 按照建厂计划,经过一段准备工作后,动工兴建机器总局的火药局(通称东局)。 1870年8月东局建成,局内安装制造火药和铜帽机器,当年开工生产,日碾黑色火药140 180公斤。 在东局筹备期间,直隶练兵急需劈山炮和开花炮。 1867年9月,在天津城南海光寺动工兴建西局(亦称南局),这是军火机器总局的一个分局,局内设铸铁、锯木、金工、木工4厂,雇用当地工人50余名,l868年,西局开工生产,铸造出450磅子重铜炸炮,还制造出炮车和炮架。 西局还承担东局的修配任务,到东局建成时,西局已铸造炮位、轮船机器零件等7000余件。 军火机器总局东西两局开办经费共耗银48.3万余两,其中,东局为38.8万余两,西局为9.5万余两。

这些经费,经祟厚上奏,朝廷批准,由津海关和东海关的四成洋税开支。

l870年,因天津教案,崇厚出使法国,李鸿章任直隶总督,接办军火机器总局,改名为天津机器局。 李鸿章上任不久,撤换了总办密妥士,任命湖北补用道沈保靖为总办。 撤销了西局,把西局的铸铁厂并到东局,并对东局进行扩建。 新购进三套洋药碾,新建了三所碾药厂,对原有淋硝、磨磺、烧炭等制造问也增添了设备,扩大制造能力,以适应新旧四个药厂的生产。 经过扩建,黑色火药日产提高到900余公斤。 这一时期,还兴建了铸铁、熟铁、锯木等厂和新机器房,并在蒲口购地59亩,新建火药库三座。

l875年(光绪元年),增添了火药生产品种,新建了饼药厂房,购置了制造饼药机器,试制成供后膛钢炮炮弹装用的六角藕形饼药,同时购进了制造林明敦后膛枪和枪弹机器,把原来的机器房分出一半改建成枪厂。 至1878年制造出林明敦枪520支,后因造价过高停止生产。 另把铜帽厂分出一半改建成枪弹厂,并新建了锵水、轧制铜板和配造拉火厂房。 1876年5月,设立电气水雷局,制造海防需要的各种水雷,并培养制造和使用水雷的技术人员。

自李鸿章接办天津机器局后,几经扩建,品种和产量不断增多。 到1877年,产品有:黑色火药、饼药、铜帽、林明敦枪、枪弹、前膛炮弹、后膛镀铅来福炮弹、各式拉火、各式水雷。 由于天津机器局生产不断发展,北京神机营和朝鲜国先后派送员工到局学习制造军火技术,为此机器局专门建立了习艺厂和朝鲜馆。 1881年,天津机器局开始仿制棉药,经过两年时间,仿制成功。 为形成生产能力,新建厂房30余间和棉药库一座。

版权所有:上海选矿机器设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