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会的国内同行专家一致认为,该活性炭纤维的连续化生产技术居国内领先地位,使用该装置技术生产的活性炭纤维制品已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规格。 该研究室创建于1962年,是我国最早从事新型炭材料的研发机构之一。 中国科学院炭材料重点实验室2002年10月建成并对外开放,结合炭材料学科发展趋势和国家需求,炭材料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定位是:高性能与多功能新型炭材料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在基础研究方面,侧重于一些具有新颖结构/功能的炭材料(如纳米炭、纳米炭管、纳米线、纳米球等)的先进制备技术、形成机理、物性表征;在应用基础方面,侧重于攻克国家急需的以炭纤维为代表的高性能炭材料制备技术和面向应用的工程技术。 研究方向主要涉及:高性能炭纤维、结构/功能一体化炭基复合材料、炭质多孔功能材料、纳米材料和溶胶-凝胶化学镀膜技术与等离子体技术。
中国科学院炭材料重点实验室现任主任为郭全贵研究员,现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为才鸿年院士。 自建成对外开放以来(2002-2006),实验室共获资助项目88项,包括科技部973项目1项、863项目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国防军工项目32项、中科院项目8项、山西省基金13项、其它项目18项;总计到位科研经费11374万元。 共获省部级成果奖3项,获得授权发明108项。 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3篇,其中SCI收录158篇。 实验室本着'引进急需人才、用好现有人才、稳定关键人才、培养未来人才'的原则,形成了知识结构合理、学术气氛活跃、学风严谨的以学术带头人和科研骨干为主体的固定人员和以硕博士研究生为主体的流动人员所构成的研究队伍。 实验室现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2名,曾有中科院百人计划优秀者1名;在站博士后1名。
现有固定人员24人,其中有博士学位者16名,硕士学位者3人,研究员13名,副研究员(含高工)10名,平均年龄41岁。 实验室涉及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三个学科,物理化学、材料学和化学工艺三个专业。
化学学科设有博士后流动站,物理化学、化学工艺和材料学具有博、硕士学位授予权。
目前实验室有博士生导师7名,硕士生导师6名,在读博士生42名,在读硕士生32名。 2002年以来,已有9人次获得院长奖学金优秀奖、宝钢教育基金优秀学生奖、省优秀论文等奖项。 实验室与日本、俄罗斯、德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一些著名实验室和大学已开展了实质性的广泛学术交流与合作。 主要研究方向为:芳烃重油的综合加工利用,炭纳米材料及其复合材料,新能源材料和介孔炭材料。
现以形成稳定的科研团队,其中教授2人,工程师1人,博士研究生6人,硕士研究生28人。
北京化工大学先进炭材料实验室立足国际炭材料研究前沿,以创新、求实为目标,倡导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并重,努力为促进炭材料学科的发展,提高研究水平作出贡献。
本实验室承担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研究项目,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90余篇(SCI/EI收录60余篇),获国家发明5项,申报发明2项,通过部委鉴定成果2项。
并与俄罗斯科学院无机化学研究所,德国马普学会,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悉尼大学等国外科研机构和高等学府保持科研交流关系。 北京化工的牛人是 沈曾民 .是搞碳纤维的先驱.yitianhang (站内联系TA)黄伯云(1945.11.24- )。 出生于湖南省,粉末冶金专家,中南大学校长。 主持研究的“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荣获200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结束了该奖项连续六年空缺的历史。
一窗风景 (站内联系TA)主持了国防重大军工科研项目"300Kg/年粘胶基碳纤维扩试线"的研制,为我国烧蚀型粘胶基碳纤维填补了空白,解决了我国重大战略材料粘胶基碳纤维的严重短缺问题,为我国新型战略弹头防热层材料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积极投身于我国军工部门急需的另一项目:"聚丙烯腈碳纤维原丝基础理论"的研究。 他承担了上海市科委科学技术发展基金项目"干喷湿纺聚丙烯腈碳纤维原丝纤维结构性能的基础研究",同时承担了上海市重大科研项目"PAN基及RAYON基高效环保型活性碳纤维"的研究。 他还作为863项目子课题"PAN原丝纺丝张力在线测试系统的研制"的顾问参与项目研究。 作为领衔人物申报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高性能碳纤维制备中若干基础问题的研究"已经获得成功(科研经费350万元)。 一窗风景 (站内联系TA)孙晋良院士长期从事碳/碳复合材料、特种纤维及特种纺织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主持研究成功的新型复合材料增强骨架-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整体毡曾获国家发明三等奖。
主持的碳/碳复合材料领域的研究成果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曾三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研制成功的各类碳/碳复合材料已应用于多种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系统及防热系统。
在长二丙改进型运载火箭发射铱星中,在亚星二号、艾克斯达一号卫星发射中用于近地点发动机均获圆满成功。 此外,在特种纤维及特种纺织材料等领域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研究成功的导电性合成纤维、复合材料成型用辅料-吸胶透气材料等成果在劳动防护、航空、航天等领域均得到了应用。 发表的主要论文有"碳/碳复合材料"、"碳纤维多向编织物概述"、"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针刺整体毡"等。 1986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的称号,1992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一窗风景 (站内联系TA)日本炭素学会会员、美国化学会会员。
国际刊物《Carbon》和《Chemistry Letters》审稿人。
作为负责人先后承担和完成天津市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天津市青年基金、国家863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重点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的研究课题。 有3项纵向课题研究成果通过天津市科委组织的鉴定,均获得国家科委的认定。
“中间相沥青炭纤维研究”获得天津大学科技进步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