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3年,一群加州来的大兵在这里安营扎寨,发现这里蕴藏着丰富的铜和金、银、铂等稀有金属。 在这座荒山被“打入冷宫”时,来自密苏里州的年轻冶金工程师丹尼尔·杰克林,提议露天开采。 他说服了投资商,并出任犹他铜矿开采公司的总裁。
杰克林的远见卓识,给了世界一个的露天铜矿。 低头俯视宾汉峡谷,一个直径四五千米,深近两千米的大坑出现在眼前,这是宾汉铜矿,像一个巨大的、深不可测的漏斗。
漏斗内,数百台重达200多吨的采矿车和运输车不知疲倦地移动着。 站在山顶上看矿车,不过黄豆大小,可实际上,它们的轮胎有两个人那么高。 铜矿公司在“漏斗”壁的中部辟出一块平地,供游客观赏。 100年来,60多亿吨矿石在这个“世界上最富裕的洞”中诞生,制造了近2000万吨的铜制品和为数可观的金、银、铂等副产品。 让“没钱人”也开心 铜矿的入口处有一间不大的简陋的房屋,屋内,到处悬挂着大大小小的铜像、铜版画、铜首饰、铜玩具和各式各样的铜制纪念品。
一张张印有宾汉铜矿风景的明信片上,居然坠着邮票大小的一个布袋,里面装着细小的矿砂。 我买了几信片、几个铜铃和2002年冬奥会的小铜牌,这些纪念品竟然分别要1.6美元、6.5美元和5美元,还要另付百分之十几的消费税。 铜矿的经营者也照顾了那些舍不得掏钱的游客的情绪。 距离小卖部几米远的地方有一辆废弃的矿车,里面满是矿砂,不少小朋友拿着小勺在矿车里翻腾。 一位身着T恤和短裤的少女,不畏烈日,坐在发烫的矿砂上,只顾寻宝,不时露出微笑。 让“有钱人”动心,让“没钱人”开心,犹他铜矿的经营者真是精明到家了。 中国人在这里受尊重 宾汉铜矿广播讲解语种的提示牌上,依次写着英文、中文、西班牙文、日文和德文。 在铜矿陈列室里的一张发黄的照片上,我看到了宾汉铜矿18位早期开拓者,其中的一位极有可能是中国人。 当年,10万名中国人分布在美国的太平洋沿岸,许多人长途跋涉来到犹他州。 在淘金狂潮中,马克·吐温结识了不少中国移民,他写道:“中国人都能读,能写,善于计算……在沙滩上,他们能令人吃惊地种出蔬菜。 他们什么也不会浪费,基督徒认为是垃圾的东西,中国人会仔细地收集起来,想法子变成有用的东西……在太平洋沿岸,他们受到上等社会的尊重和良好的对待。 ”这也许是宾汉铜矿的告示牌将中文排在第二的原因。
想不到,宾汉铜矿的中文广播讲解员是位中国人,还是这座铜矿的总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