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项目来源兰溪市香溪镇石头坞采石场成立于2007年1月,是一家建筑石料(饰面材荒料)矿开采的私营企业。 矿山按《兰溪市官塘坑边村采石场开采方案与安全技术措施》及《兰溪市香溪镇坑边石料矿开发利用方案》的要求进行矿山基本建设,于2007年10月26日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ZK)FM安许证字〔G071002413〕},目前已投入正式开采。 矿山开采的矿石加工成建筑饰面材,产品主要销售给当地的建设工地。 2009年7月,兰溪市国土资源局将兰溪市香溪镇石头坞采石场列入县级绿色矿山创建单位之一。 受兰溪市香溪镇石头坞采石场的委托,我公司于2009年9月前往矿山进行实地勘查、收集资料。 我公司根据矿山的实际情况,同时结合业主的意见,编制了《兰溪市香溪镇石头坞采石场县级绿色矿山创建方案》。 1.2编制目的本方案编制的目的是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指导绿色矿山创建工作,为国土资源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监督和验收工作提供依据。 矿区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19033’17”,北纬29°20’44”。 矿区交通便利,兰溪~坑边公路从矿区北西侧的前旺村通过,兰溪至矿区大部份为水泥路面公路,其中从长山沿村至矿区约1公里为砂石公。
矿区位置图2—1矿区交通位置示意图2.2气候条件本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多雨,四季分明。
年平均温度177℃,极端温度一8.2℃,极端温度41.3℃。
年平均降雨量1450mm,89lmm达2150mm。
2.3自然地理概况1)地形地貌矿区位于兰溪市中北部丘陵区,海拔高度一般在+65m~+150m之间,矿区西南侧的竹丝岩,海拔+175.2m,是矿区点。
地形坡度一般在30°~35°左右,切割深度小于100m,处标高为+52.5m。 矿区一带地表植被发育,为小灌木及松林,植被覆盖率约80%。
残坡积层厚0.1~1m,平均厚0.5m;强风化层厚1~2m,平均厚l.5m。
图2-2开采区全貌图2-3矿区周边植被情况2)河流水系矿区行政区属香溪镇官塘乡管辖,区内主要有三大水系,乌石溪水系、七都溪水系和官塘乡南部的梅溪水系,乌石溪水系自北向南于黄坑边汇入梅溪,七都溪水系自北向南于下杨汇入兰江。 境内河流大多发源于周围山地,流向镇内盆地内部的兰江,属源头山溪性河流,矿山的下游是七都溪。 3)土壤植被土壤:土壤以红壤土为主,其它为黄壤和灰棕壤。 从土地利用的角度,可分为自然土壤、旱地土壤和水田土壤三大类。 自然土壤分布在未经开发的山地、丘陵;旱地土壤与水稻土壤主要分布在已开垦的耕地上,旱地土壤主要有紫砂土、黄筋泥等;水田土壤一般都由旱地土壤通过长期水稻栽培过程而形成。 植被:本市植被类型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低丘地区有经济林种植。 植物资源丰富,有林木植物72科297种,草本植物72科219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有11大类100多个品种。 2.4经济条件香溪自然生态环境佳,丘陵山地绿色水果遍山野,兰江之畔湖塘水面布其间。 积极发展高效农业,调整产品结构,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杨梅、芦柑、蚕桑、鱼蚌混养淡水养殖基地,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奠定了基础。
香溪充分发挥地处城郊、易吸纳中心城区外迁产业和接收中心城区功能扩散,受经济辐射力强的优势,依托47省道及兰江水运、大力发展个私经济,形成了以机械、外贸制鞋、食品、塑料、矿石黄沙开采等支柱行为。 1)第四系松散残坡积层孔隙含水层(dl-plQ4)分布于山坡、沟谷及地势低洼地段,主要由粘土、粉质粘土夹风化基岩碎块、矿渣废石等组成,地下水赋存于孔隙中,泉水流量O.O1~O.25/s,流量随季节变化大,大多属间歇泉。 2)侏罗系中统渔山尖组裂隙含水层(J2y)为含矿层位。
岩性为青灰色砂岩、含砾砂岩,砂状、含砾砂状结构,块状构造。
泉水出露少,流量小于0.1/s,属弱含水层。
2.6.2工程地质条件矿区侏罗系中统渔山尖组(J2y),是本矿床赋存层位。 其岩性为青灰色砂岩、含砾砂岩,砂状、含砾砂状结构,块状构造。 含砾砂岩呈透镜状、长条状、团块状产于砂岩中,分布不均,规模不大,一般长约数米,与砂岩接触界线较明显。 砾石成分主要为火山岩、砂岩等,砾径一般在3cm~5cm,大者可达10cm。
砾石磨圆度为圆—次圆状,砾石含量约占10~15%。 近地表部位强风化岩石厚约O.5m左右,弱风化岩厚度小于0.5m,岩体质硬性脆,完整性较好。 地表覆盖风化残积层一般厚O.2~1.0m,平均厚度0.5m,为黄褐色荒料及面石土,结构稍密。 矿区范围未见断裂构造,仅发育少量节理裂隙,主要有以下3组:①产状215°∠8l°。
呈闭合状,断面较平整,延伸长达20m以上,密度O.5~l条/米。